春来先绿彭家寨——邯郸晚报与彭家寨乡共建“记者林”活动侧记

[编辑:王鹭]

本报记者安志宏/文赵建锋邱勇慧范文平陈苏冬/影

“新栽杨柳三千里,引得春风度玉关。”

3月9日,在第41个植树节即将到来之际,邯郸晚报和报社新媒体中心的百名记者编辑,来到复兴区彭家寨乡西大屯社区,和这里的居民一起共建40余亩的“记者林”,为美丽邯郸增添新绿。

3月,春寒料峭,但却挡不住人们的植树热情。上午9时许,位于西大屯社区东部、邯钢路南侧的植树现场,写有“邯郸晚报记者林”几个大字的牌子竖立在路边,醒目而富有生机,欣欣向荣的春之美已跃然于眼前。

本次活动由邯郸晚报、复兴区委宣传部、复兴区彭家寨乡共同主办。据悉,近两年来,复兴区正在由传统老工业区向建设城市后花园大步跨越,正在全面提升康湖生态文明示范区、沁河生态文化片区建设,启动省园林博览会周边绿化建设,着力打造城市西部绿色屏障。

“记者林”植树活动仪式上,彭家寨乡党委书记崔朝阳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。他表示,彭家寨乡目前形成了“以重点区域为核心,庭院绿化为特色”的城乡一体化的绿化格局。全乡累计投入资金200余万元,种植各类树木10万余棵,绿化面积1500余亩。建造公园、小游园、微地形等景观20余处。此次共建“记者林”活动,不仅有力促进了全民参与植树,更拉近了邯郸主流媒体与彭家寨乡的交流合作。邯郸日报社副总编辑、邯郸晚报执行总编王振华表示,《邯郸晚报》是全市人民的媒体,不仅要当好建设美丽邯郸的传播者,也要当好践行者,努力为邯郸增添新绿。

参加此次活动的复兴区委宣传部部长闫士剑宣布义务植树开始后,百余名记者编辑纷纷拿起铁锹奔向植树现场。这片面积达40余亩的“记者林”主要种植的树种是国槐、白蜡和法桐。在大地的主色调中,一把把奋力挥动的铁锨、一棵棵深扎于泥土中的树苗、一只只盛满水运送过来的红桶,还有树苗旁阵阵劳动的欢笑声,红红火火的场景展现出来的是春天的气息。

植树现场,晚报编辑杨殿河一会儿工夫就和同事一起种植了3棵国槐。他告诉记者,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,“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,这不仅仅是植树,也是在为邯郸添绿,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愿意为邯郸的绿色发展尽一份力量。”曾多次采访义务植树活动的晚报记者周聪表示,作为一名记者,既要用笔记录城市的每一片绿色,同时也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绿色。9岁的王凯琪是跟着爸爸王阳一起来的。作为邯郸晚报编辑部采访中心主任,王阳看着热闹的植树现场,感慨地说:春天来了,带孩子来参加植树活动,让孩子亲近大自然,并种下春天的希望。

西大屯社区党支部书记张存海告诉记者,这片“记者林”原来是麦地,由于主城区环城路内不提倡种植农作物,所以这块地就选择种植树木。这些树木不仅能绿化环境,同时树木长成后可以为其他地方提供树木移植服务,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,一举两得。西大屯社区居民张帅和同事也加入到种树的行列中。他说,以前社区垃圾遍地,污水横流,道路泥泞,居民出门都不方便。从2017年开始,村里拆除了违建,修建了居民活动中心,并且硬化了路面,沿路建造了亭台楼阁的小造型,有了江南水乡的风貌,成为美丽城中村。社区经常组织居民在社区周边种植树木,老百姓也愿意参加种树活动美化家园。

近两个小时的植树活动很快结束了,3000多棵小树苗形成一片生机勃勃的“记者林”。植绿者们为小树扎上了红布条,挂上了心愿牌,并与这片承载着大家希望的林木合影留念。

植树活动结束后,编辑、记者们又先后来到彭家寨乡龙台街和赵郡百家民俗文化街采风。据介绍,彭家寨乡将打造赵王城遗址周边千亩花海项目,规划建设动感粉色烟雾乱子草园、白色情人节樱花园、浪漫爱情玫瑰园、冬雪赏梅腊梅园、晚秋黄梨园、冬季雪桃园、沙漠玫瑰园等区域,与赵王城遗址公园相呼应。同时,深入探索实施“花海”模式,融入摄影、养生、体验、采风等业态,将极大带动周边区域百姓就业。赵郡百家民俗文化街目前已有23家市场主体进驻,涉及书院、特色餐饮、文化传媒等行业,后百家村将把这条街打造成邯郸村落文化的一张名片。